目錄

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

石濤的詩畫

本週老師介紹了一位詩人畫家「石濤」,面對多舛的命運,其作品在抑鬱間仍有一份豁達與寬廣,一份對生命的熱情與關懷,當然更有一份對理想的執意,才能在無我間創作出自我的風格!如此的藝術,所帶給你的又是何種觸動呢?有興趣者不妨搜尋其作品賞析。


《以下的資料擷取自網路,僅供大家參考,如有侵權之虞也請告知》

石濤為清初四僧之一,自稱苦瓜和尚。石濤是明朝皇帝的後裔,原名朱若極。當年朝崇禎皇帝在梅山自縊,江山也大半為滿清所佔領,石濤的父親為了延續朝宗室,便到了廣西自稱監國,然不到半年,仍遭清軍殺害。其父親的部屬便帶著他逃到廣西全州,當時的石濤還不滿十歲,為了避免廷的迫害,以及親身經歷過國破家亡之痛,不久便出家當了和尚。
          出家後的石濤,過著雲遊四海的生活。他到過許多地方,不但遊歷名山大川,欣賞大自然優美壯麗的風景,同時也完成了不少畫作。這個時期的作品不但已經成熟,而且已經有了創新的風貌。他畫很多山水,用筆用墨都很自由,他自己說:「縱使筆不筆,墨不墨,自有我在。」這表示他非常勇於創造,敢用新的方法來畫畫。別人看他的畫,批評他的筆法和以前人不一樣,用墨也和以前人不一樣,他一點也不在乎。他覺得畫畫應當有一個「我」在,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畫法,自己的風格,自己的面目,絕不可死學古人的畫法,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個性。

          石濤在中年的時候,曾經待在安徽省黃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在那兒畫畫寫生。黃山的景色非常雄偉,有巨大奇特的岩石、古老盤旋的松樹,還有變化多端的雲海,相當好看,這也讓他領悟到大自然生動的姿態。黃山的風景給了石濤很多的靈感,他不模仿古人的畫法,而是以黃山真實的景色為對象。住在黃山的這段時間,他畫了許多黃山圖,這也是石濤在山水畫表現上的一個重要時期。

石濤的山水畫非常真實,同時也相當具有創造性,他不光只是依樣畫葫蘆,也主張「搜盡奇峰打草稿」,意思是先用眼睛觀察山水的景象,經過自己的思考,再用筆墨將他所構思好的景物表現出來。因此,我們看到的山水畫變化多端,和實際的景色並不相同,這就是畫家的創造性。

除了畫畫有自己的個性外,石濤也是一位富正義感的人。在他的作品裡,常會表現出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憤慨。例如他曾經畫過一幅野草圖,在一條主要道路上,卻長滿了野草。這個意思是,主要道路是給行人走的,應該是要寬敞平坦,但是這些野草卻長在道路上,阻礙了行人。石濤把當時社會上一些不好的官員比做野草,因為他們的存在,使老百姓的生活過得相當困苦。用畫圖來表達對當時社會種種現象的不滿,這在他的作品中是相當常見的。  
  
石濤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,他一生作畫、吟詩、遊山、玩水,生活過得悠閒舒適。他雖然是一位出家的和尚,但是卻沒有一點出家人的嚴肅,從他的生平事蹟及畫作中,我們就可以清楚的了解。而他的畫,也帶給中國畫壇相當大的影響。在明清兩個朝代,多數的畫家都以模仿古人為主,石濤則打破這種模式,用自己的畫法畫出自己的風格,在中國畫壇中算是一位很特別的畫家。

1 則留言:

demi 提到...

補充資料:

鄭板橋:《竹石》

咬定青山不放鬆,
立根原在破岩中。
千磨萬擊還堅勁,
任爾東南西北風。